是的,我是合昏饮罢。
对不起!我错了!我原地滑跪!

他们值得一切——评《倾余生》

   刁太作为靖苏圈最高质高量持久的太太,在我的特别关注里已经躺了好久好久了,也是我最喜欢的靖苏写手。首先要说,非常非常感谢刁太带来这么多浪漫有趣温暖正面的故事,特别特别特别幸运能和您共处一个圈子之中。然后,我想为您写点什么已经好久了,每个故事都看过好多好多遍,甚至文评草稿都打过三篇_(:_」∠)_但是千头万绪却始终串不起来,一直拖到了现在。

    最近看雷三,突然意识到一个君王对共同体中的所有成员而言是多么重要,觉得也许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给文章起个头。

    但是,完全不敢说是长评。也许,我觉得写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您的爱嘛对不对!!!



   刁大的同人啊,每一篇,从角色把握、情节设计、情感描绘和整体文章内容的表达上来看,都是教科书式的优秀恋爱向同人范例。但事实上,不管是《倾余生》也好,还是《借尸还魂》也好,都早已打破了“爱情小说”和“同人小说”这两个词的局限,要宽容、深远的多。

    这可能是作者自身的眼界和宽宏,也可能源于靖苏这两个人物本身的追求,他们所关注和投身的领域都早已超越了私情的范畴。《琅琊榜》与其说是复仇和权谋,不如说是对治天下理想实践的一个想象。而《倾余生》,与其说是帝后没羞没臊的婚后日常,不如说是两个理想灵魂所打造的一个乌托邦以及乌托邦中的人们近似完满的生活。

    上学的时候,好像总是在强调普通人对历史的作用。但其实,也许真的是这些关键人物掌舵着历史的走向呢?《倾余生》就是围绕着靖苏二人展开的一幅美好浪漫的浮世绘。

  

    原著当中,景琰一腔孤愤、百折不挠。刁大在人物把握上向来是没得说,景琰的固执坚韧和勇敢分毫不差的延续了下来。虽然他由一个不被注视的皇子变成了九五之上的君王,但他所受的外界压力其实一点也没有减少。权势的诱惑、朝堂上的意见、民间的流言已经毁掉了太多的上位者,但他依然可以放弃太子之位和爱人“私奔”、宽恕“妻子”举着剪刀要自由、坦坦荡荡的对臣子们说出“倾心相爱之人”。

    但《倾余生》比这一点走的还要远,刁太看到了景琰冷硬外壳下最核心的特质——他的好心。原著中他的所有行为都出自于自己对于公正善良的信念,出于他希望人都能为人、所有人都好的愿景,而不是一些教条式的口号和标签。所以在新的环境下,景琰表现得有些许不同,他非常大度的接受了女性相爱,想出择贤而非择亲的继位方式,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更改婚姻制度。

    同时,原作是正剧,更多的集中表现人物向外的表现。而《倾余生》自然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后台,让观众看到了他胸怀天下之外的完全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他的孝心、温柔和“无赖”。他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珍惜又尊重、温柔又“流氓”,坦诚又细心。自己受了十三年冷遇都不屑一顾,却忍不得喜欢的人受一点误解和污蔑;他不舍得爱人上战场治瘟疫,却也理解那是一个怎样勇敢的灵魂,千叮万嘱又始终支持;他不会如一些揣测那样将爱人锁进深宫;被对方逼得气急了扬言“从今以后,我在哪你就在哪,日日夜夜的,一步都不准离开”,醒来后惴惴不安自责懊悔;在对方不同意的时候,他那么爱他,却连表达爱意都要权衡许久,生怕逼到人家。珠子又硌又凉,他摘了抱人,倒茶研磨;对方几次生死,他拥着一坐一夜,不敢合眼;朝臣和梅长苏议事,他都要“费尽心机”规定时间生怕心上人累着了;给人家写信的时候,絮絮叨叨八不准九牢记十注意。无赖起来,书柜咚宗主,调戏道“不是江湖放浪惯了吗”;除了这书柜咚蹭鼻尖不答应不起来之无赖三连之外,还天天赖在人家家吃晚饭,御书房play,醋完小王爷醋鸽主。什么“那晚到了后来,你是清醒的”、“就是那种药,可是我没吃”、“反应是不会骗人的”。景琰这个形象,远不是一个王爷、一个皇帝,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着坚定善良的信念,有着极强的自律和极高的能力,也有着柔软的爱意和可爱的占有欲,他有最崇高的理想,也有最普通的幸福。想来,他搂着苏哥哥的腰埋头在人家胸膛的时候,对方也是心软的一塌糊涂吧,该会有多爱他。


    《琅琊榜》播出之后,苏哥哥是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这个经历太过丰富的灵魂,一不小心就会被写偏了。我完全不敢说可以把握得清在苏哥哥的人格中,到底智勇占几分,任性几分,自毁又几分。但是,《倾余生》中的梅长苏却毫无一分走形之处,回想起来,似乎苏哥哥在面对每一个境况中都作出了最可能也最幸运的那种选择。感谢刁大给这个濒临熄灭的灵魂一个从黑暗中被拉出来,享常人之福的可能。

    虽然原作里鸽主更潇洒,但我一直觉得苏哥哥最像神仙。从最远处看来,他智计无双,还长得好看。话说,刁大似乎很喜欢把苏哥哥秀出来和人比赛辩论啊,尤其是《倾余生》和《借尸还魂》相比,苏哥哥更多的站在了朝堂之上,给了苏哥哥一个可以真正的做事、大展拳脚的舞台。

    而梅长苏和景琰之所以如此契合的基础在于他们有着几乎完全一致的价值取向,公义和好心。但区别就在于苏哥哥经历了更多艰难的选择,而景琰比较幸运得始终保佑着最原始的方向。就像是铁轨选择问题,在道德上完全不能说因为一群人杀掉一个人更高尚或更具价值。但是当这个问题真正摆在面前不得不做的时候,真正拥有善念的人便会一直于心有愧。所以我个人以为,也许除了赤焰和林家忠魂之外,那些不得不做的取舍也是纠缠于苏哥哥自我否定的另一个原因吧。但也正因如此,梅长苏十几年的复杂实践和才智,让他比景琰要更实际、更丰富、更有方法、更懂实行。只有他们两个在一起,互相补充又互相支持,才有可能把心中的理想真正的实现。就比如同性婚姻律令那一段,只有景琰这种坚定勇敢的人可以冲破体制提出这样大胆的畅想,也只有苏哥哥这样的聪明机智可以战胜那些顽固派,保证想法安安稳稳的变成现实。

    和景琰不同,苏哥哥没有尚在世的父母可依靠,也不可能让下属分担情绪,背着血淋淋的重担和伪装太久,似乎完全将他本来的、私人的、柔软的那个自己和那些心思都埋藏起来了。在数十年的蛰伏里,这个部分没有人有立场和能力可以触碰的到,只有景琰。只有这个真诚勇敢坚定固执,而他又恰好爱着的人,可以把他从一柄利剑变回为一个人。《倾余生》第一个狠狠扎了我的心的地方,是第四章中,面对景琰毫不掩饰的剖心表白,苏哥哥看着岸上的火光,无力而疲惫的那句“殿下咄咄相逼,到底是想要苏某如何呢?”。读到这里让人一下子卸了力气,只想让他靠在怀里好好睡上一觉。想让他泡在爱里,却也怕这爱意灼伤了他。而景琰特别棒,他及时收手,选择陪伴、付出,恰到好处的相逼,然后用尽一切方法为他们能相爱创造条件。苏哥哥另一个让我看哭的点,是他立在门前,无意间听到战英说起景琰瘦了一圈,“几乎想要向那痛楚低头,哪怕偷偷摸摸、一世苟且,也认了”,而他没迈出那一步的原因竟是“这样夺走一个无辜女子的夫君,未免太不堪了”。他是这样良善深情的人啊……感谢柳小姐,感谢景琰,也感谢刁太,在他的百般不幸中洒下了一道光,踩血踏出了一条路。所以,苏哥哥在群臣对景琰的质疑和反对之中,站出来为了婚法而辩论的时候,特别欣慰,特别感动。一路走来,他终于从漠视、压抑、隐忍、到大方的享受他的爱情。而《倾余生》中的这些变化却毫不突兀,由他们彼此间的每一点互动、每一个小故事所促成。



    正如开头说的那样,《倾余生》在我看来,是由靖苏二人一圈圈展开来的一幅对大梁百态的白描。

    《倾余生》最让我感动的一点是,作者似乎不仅仅看见了靖苏这两个人,而给予了每一个角色以尊重和灵魂,并对整个社会和时代付以了巨大的善意。


    不论是原作中出现过的人物,如,静姨,在《倾余生》中依然聪慧宽容,温柔坚韧。她以一位母亲的视角,为病中的梅长苏送去药膳方子。而战英,我怀疑刁大也许超喜欢战英吧,感觉把所有可爱和浪漫的邂逅都给了这个小将军。什么“列将军心里有一百多个疑问,一个也不敢问出口,苦着脸上马,准备跟着殿下去吃今天份的闭门羹”啦;“列将军摆正心态,收敛心神,眼观鼻鼻观心端正挺直的站在他家殿下身后,也不再言语了”;“列战英摸了摸肚皮,认命地在房门口坐下——也不知殿下刚刚在苏先生房内和他谈了些什么,一个多时辰竟连卫峥都没说到……又不知这一次殿下要去多久,自己可还没吃晚饭呢……”。还有柳小姐,这个作为政治联姻的景琰的王妃,说是全然为了剧情,作者却给了她那么多的讨论和可能性,甚至读者们还都去猜测出宫的柳小姐又将有怎样一番天地。

    或者是一些原创的角色。英王的嫡孙,献王的世子,来自南楚的琴师,钻了牛角尖的贺大人,柳小姐来自江湖的爱人,仿佛都在不知不觉之间脱离了对主角的依附,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理想,在这个大梁盛世下走出了自己的一条生命线。让人好奇着那每一位浮水相逢的人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生。《倾余生》仿佛真的不仅仅是靖苏二人的故事,而是一整个时代都在其中自发的徐徐展开,我们能看见万家灯火,炊烟袅袅的苏宅,夜幕下手牵手收摊回家的夫妻,而靖苏二人不过恰好是我们的引路人罢了。


    另外,正如景琰打破了刻板礼教的束缚,《倾余生》也打破了时代所能看到的边界,把我们如今的一些文明尝试性的放在了那个架空的古老王朝之中,却奇迹般的浪漫契合。

    从开明的朝堂到从氏族中广挑贤才,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于血缘对于皇权的神化,使天下从皇帝的天下变为了天下人的天下。这种理想放在中国乃至世界中任何一个国家的传统时代都是不可能的,但却因为有着靖苏这两个极其理想的人格,使这种超越性的想象成为了唯一的可能。

    而另一条提过好多遍的律令,婚姻法改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同样是只有靖苏这样将“善”和“公义”作为唯一出发点而又赋予改革精神和勇气的人,才可能做出。任何有着一己之私、忧虑于动荡或将圣人之言奉为圭臬的人都不可能实现这样可爱的理想。

    另外,这些举措的伟大意义远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这种创新先河、其中闪现的纯粹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将不断的传递下去,一点一滴的改变着整个社会。《倾余生》中的靖苏真可谓是开千秋基业,享万代功名。苏哥哥站在大公书院外看着大量的未来,一转身,第四代凤王正策马而过。



    总之,从景琰和长苏本身,到他们之间令人动容的爱情,在到那些围绕着他们一层层扩散出去的众生。这些各个层面的东西合在一起,构成了《倾余生》可以如此打动人、可以使人一会哭一会笑又一会热血沸腾的理由。

    大梁的人民值得这样好的皇帝和谋臣。

    景琰和长苏值得理想和爱情。

    您值得一切。


    《倾余生》写的太好,值得去反复回顾品味的东西太多,而这篇文评都谈不上的感想太单薄,写出来的不足十一,怕是漏掉深知曲解了文中的很多内容。尤其是关于靖苏之间那样浪漫令人羡艳感动的关系,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讨论,以后若有余力,必定补上。不成熟的地方实在太多,真的非常非常抱歉,但拖了太长时间,感觉再不发好像也实在说不过去。如有曲解,恳请太太一笑而过OTZ。然后,无论如何,请不要怀疑我对《倾余生》和您的爱!

    再次鞠躬,祝周末愉快,爱您。

    艾特 @总有刁民想害朕 一下,打扰啦~

    


评论 ( 8 )
热度 ( 114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溺者逢舟 | Powered by LOFTER